网上有关“陈业新人物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业新人物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陈业新
陈业新(ChenYe-Xin),男,1967年12月生 ,浙江省奉化市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系材料科学及工程专业,1985年11月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92年4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专业。1992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大学研究员 、材料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化”在2001年12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中文名:陈业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奉化市
出生日期:1958年12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2001年12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代表作品:《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
职称:教授
上海大学研究员
科研成果“长程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环境脆化”在2001年12月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导师姓名陈业新
导师性别男
职务职称教授.
所在院系人文学院
所属学科物理学(物理学史)
研究方向灾荒史中国科技文献史
陈业新,1967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1996、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 ,分别获历史学硕士 、博士学位(历史文献学专业) 。2001年9月—2003年6月,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6月至今,工作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专著2部、合著多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先后获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上海交通大学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SMC优秀青年教师奖 ”、“上海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荣誉或奖励,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研究专长:中国古代史 、灾害史、环境史。
研究领域:秦汉史、区域史 、传统文化与社会等 。近些年来 ,主要集中于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与环境保护、历史灾害与社会、传统生态意识的研究。
代表性论著
一 、学术论文
2017年:《1960年代以来有关水旱灾害史料等级化工作进展及其述评》,《社会科学动态》,第2期,第37—57页。
2017年:《“成礼三驱”:汉唐时期“三驱”礼衍变述论——以_狩礼的建设为线索》 ,《社会科学》,第3期,第130—143页。
2016年:《〈周易〉“三驱 ”礼考释》 ,《周易研究》,第2期,第67—83页 。
2016年:《阻源与占垦:明清时期芍陂水利生态及其治理研究》 ,《江汉论坛》,第2期,第104—11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2015年:《深化灾害史研究刍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1期,第86—93页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转载主要内容。
2015年:《环境史“深描”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9日。
2013年:《历史时期芍陂水源变迁的初步考察》,《安徽史学》,第6期 ,第92—105页 。
2012年:《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江汉论坛》,第10期 ,第62—6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12年:《中国环境史中的儒家生态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5日 。
2012年:《秦汉时期乌兰布和北部地区生态状况的再考察》 ,曹玮主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总贰辑,三秦出版社,第383—399页。
2011年:《道光二十一年豫皖黄泛之灾与社会应对研究》 ,《清史研究》,第2期,第90—101页。
2011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文武举士的变化为例》 ,《江汉论坛》,第1期,第89—101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主要内容。
2010年:《“载纵载横”与无远弗近——秦汉时期幽燕地区交通地理研究》,《社会科学》 ,第8期,第105—11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清代皖北地区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清史研究》 ,第2期,第73—85页 。
2009年:《儒家天人“合一 ”思想探析——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孔子研究》 ,第4期,第4—16页。
2009年:《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第2辑,第14—29、86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
2009年:《1938—1947年黄河南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徐少华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第393—417页。
2008年:《两汉时期幽燕地区社会风习探微》,《中国史研究》,第4期 ,第45—72页。
2008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尚武风习初探》,程必定、吴春梅主编《淮河文化纵论——“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46—69页 。
2008年:《明代国家的劝分政策与民间捐输——以凤阳府为对象》,《学术月刊》,第8期 ,第139—147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2期转载主要内容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08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健讼风习探析》,《安徽史学》,第3期 ,第101—110页 。
2008年:《皖北花鼓灯探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4期 ,第477—483页。
2008年:《明代凤阳府灾后税粮折色初探》,《中国农史》,第2期,第48—57页。
2008年:《民国时期民生状况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1期,第78—88页 。
2007年:《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 ,《安徽史学》,第2期,第117—128页。
2007年:《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 ,《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第42—51页。
2007年:《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第5—16页。《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3期摘要转载 。
2006年:《是“天人相分 ” ,还是“天人合一”——〈荀子〉天人关系论再考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5期,第53—59页。该文被赵轶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亚洲文化研究丛刊)收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6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论略——以“人与自然 ”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编《现代意识与城市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52—281页 。
2006年:《两汉荒政思想探析》,《湖北大学学报》 ,第1期,第12—17页。
2005年:《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第2辑,第22—32页。
2005年:《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第2期,第74—80页、封三 。该文被赵轶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自然 ”观》(亚洲文化研究丛刊)收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04年:《秦汉政府行为与生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第63—6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 。
2003年:《两汉时期蝗灾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编 、周国林主编《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第487—495页。
2003年:《秦嘉籍贯考辨》 ,《安徽史学》,第4期,第105—106页。
2003年:《西汉元帝建昭四年“雨雪”辨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第32—34页 。
2003年:《两汉时期天体异常灾害论探讨》 ,《社会科学战线》,第3期,第114—117页。
2002年:《两汉祈雨礼俗初探》,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 ,商务印书馆,第319—328页。
2002年:《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史学史研究》 ,第3期,第43—48页。
2002年:《两汉时期的灾害及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江海学刊》 ,第5期,第158—163页 。
2002年:《两汉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历史研究》 ,第4期,第76—95页。
2002年:《两汉荒政特点探析》,《史学月刊》 ,第8期,第39—43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
2002年:《两汉时期灾害发生的社会原因》,《社会科学辑刊》,第2期 ,第110—115页。
2002年:《两汉荒政初探》,《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第22—26页。
2001年:《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中国史研究》,第1期 ,第19—26页 。
2001年:《秦汉时期北方生态与民俗文化》,《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 ,第102—107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1年:《灾异辨析——兼及〈公羊传〉与董仲舒之灾异说》,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0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94—103页 。
2000年:《秦汉生态职官考述》,《文献》,第4期,第41—47页。
2000年:《秦汉时期西北开发史鉴》 ,《光明日报·历史周刊》,12月8日。
2000年:《秦汉时期巴楚地区生态与民俗》,《江汉论坛》 ,第11期,第55—58页 。
2000年:《司马迁天命观的多重性及其原因初探》,《湖北大学学报》 ,第4期,第73—77页。
2000年:《论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其成败的影响》,《台州师专学报》 ,第3期,第30—34页。
2000年:《试论项羽兵法》,《浙江学刊》 ,第2期,第146—148页。
2000年:《浅谈章学诚的方志学理论与实践》,《淮南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第39—42页 。
1999年:《察举制与两汉社会品评之风》,《文史知识》,第12期 ,第49—52页。
1999年:《试论两汉察举制对历史文献发展的影响》,《台州师专学报》,第1期 ,第12—16页。
1998年:《“罢黜百家 ”语出何人》,《中国史研究》,第2期 ,第169—170页 。
1998年:《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第84—89页。
1997年:《地震与汉代荒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第3期,第88—91页。
1996年:《两汉文献整理述略》 ,《文史知识》第11期,第96—102页 。
1996年:《湖北地震史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第1期,第75—79页。
1995年:《项羽与成语典故》(与王明德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第12期,第33—34页。
2008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51.3万字 。
2004年:《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2.7万字。
1999年:《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上 、下册 ,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著作
2015年:《长江流域的游艺竞技》(编著),长江出版社,14万字 。
2012年:《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研究》(专著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2.5万字。
2011年:《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合著 ,张建民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本人完成其中第四章“长江中游地区距今10000—1800年间气候状况研究”,第116—185页。
2008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专著 ,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近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 ”之一种,邹逸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51.3万字 。
2006年:《鱼龙百戏——长江流域的游艺与竞技》(编著),武汉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4.6万字。
2004年:《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专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32.7万字。该著被汝信 、赵士林主编的《中国学术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选为“年鉴”2004年度中国古代史学科优秀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第379—380页 。
1999年:《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上、下册,合著,王玉德等主编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人完成其中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生态文化 ”、第十四章“中国历代灾害与生态文化”,第136—274 、1183—1243页。
1997年:《道家逸品》(与刘韶军合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人完成其中《庄子》部分,该著由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再版,2013年列入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1997年:《汉高祖的人生哲学》(与姚伟钧合著) ,台湾汉扬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周国林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本人参与编写其中《礼记》部分 ,中华书局 。
2010年:《清代皖北地区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清史研究》,第2期。
2009年:《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探析——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孔子研究》 ,第4期。
2009年:《清代皖北地区洪涝灾害初步研究——兼及历史洪涝灾害等级划分的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 。
2009年:《1938—1947年黄河南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年:《两汉时期幽燕地区社会风习探微》,《中国史研究》 ,第4期。
2008年:《明代国家的劝分政策与民间捐输——以凤阳府为对象》,《学术月刊》,第8期。
2008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_窳风习探析》 ,《社会科学》,第3期 。
2008年:《明清时期皖北地区尚武风习初探》,《淮河文化纵论——“第四届淮河文化研讨会 ”论文选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
2007年:《1931年淮河流域水灾及其影响研究——以皖北地区为对象》,《安徽史学》 ,第2期 。
2007年:《儒家生态意识特征论略》,《史学理论研究》,第3期。
2005年:《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辑。
2005年:《近些年来关于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述评——以“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对象》,《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第2期 。
2004年:《庄子评析》(古籍注评),崇文书局,2012、2015年再版。
2002年:《两汉祈雨礼俗初探》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4辑,商务印书馆。
2002年:《两〈汉书〉“五行志 ”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史学史研究》 ,第3期 。
2002年:《两汉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历史研究》,第4期。
2002年:《两汉时期的灾害及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江海学刊》 ,第5期。
2001年:《秦汉时期生态思想探析》,《中国史研究》,第1期 。
2001年:《秦汉时期北方生态与民俗文化》 ,《社会科学辑刊》,第1期。
2001年:《灾异辨析——兼及〈公羊传〉与董仲舒之灾异说》,《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0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秦汉生态职官考述》,《文献》,第4期。
1998年:《秦汉生态法律文化初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
1997年:《地震与汉代荒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第3期。
1996年:《湖北地震史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1995年:《明实录类纂》(浙江上海卷)(古籍整理,李国祥等主编 ,多人完成),武汉出版社 。
三、项目
2013年:《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 ,排名2/6,实际主持,已完成。
2010年:《明清时期华东地区灾荒环境下的社会治理研究》(10BZS058)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进行中。
2008年:《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08TS4)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计划特色项目,主持,已完成 。
2005年:《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保护研究》(2005FLS00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主持,已完成。
2001年:《儒家生态意识与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保护研究》,孔子文化大学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项目 ,主持,已完成。
2001年:《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01AZS00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张建民主持) ,参与,已完成 。
四 、获奖
2013年:《覆盖全体学生、贯穿本科全程的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排名2/10)。
2013年:《中国文化史八讲》 ,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贡献奖一等奖。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2/8) 。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全国第一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试验成果)一等奖(排名3/6)。
2011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著作三等奖。
2010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邹逸麟主编《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2010年:《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邹逸麟主编《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之一种),第十一届“上海图书奖 ”一等奖 。
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华山国际奖教金”。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奖”二等奖。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SMC优秀青年教师奖 ” 。
2004年:《两汉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 ,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002—2003)论文类三等奖。
2004年:《两汉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学术论著奖”论文二等奖。
2000年: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古文献”优秀奖学金(博士生类)三等奖 。
晨星网的创新的投资研究
那是晨星的评级,星越多说明这个基金原来业绩越好,最高为五星 ,有点像军衔的意思,最少为一星。
1、基金的晨星评级中的星:星都代表基金等级。星级越高,基金越好 。
2 、基金评级机构作用就是收集基金市场相关信息 ,然后通过科学定性定量的方法,按照评级标准以及购买这种基金所承担的风险、以及基金所能够带来的回报等方面信息,对基金进行排序。
扩展资料
基金评级是指由基金评级机构收集有关信息 ,通过科学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投资者投资于某一种基金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 ,以及能够获得的回报进行预期,并根据收益和风险的预期对基金进行排序。
美国晨星评级,标准普尔评级 ,国内的济安评级,天相评级,中信证券评级等等 。
基金评级是指由基金评级机构收集有关信息,科学性的对投资者投资于某一种基金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 ,以及能够获得的回报进行预期,并根据收益和风险的预期对基金进行排序。基金评级产品是对基金业绩进行复杂的数学和统计运算后得到的结果,对投资者具有深刻的影响。
基金评级对于投资者的基金选择趋向有深刻的影响。基金评级在基金业的发展中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对业绩评价、指导投资和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根据华尔街日报做的调查,投资者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拥有4星 、5星评级的基金——获得3颗星以下的基金难逃资金净流出的厄运。
参考资料:
晨星成长计划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晨星是投资研究的创新先锋,在某些方面晨星的产品和方法已经成为业内的行业标准 ,比如:晨星评级(MorningstarRating)、投资风格箱(InvestmentStyleBox)、分类评级(CategoryRating)等等,这些工具不但专业,而且简单易用 ,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晨星品牌
晨星的品牌被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你的最终用户,所认知和信任 。据美国证券监会(SEC)的一份调查报告,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投资人认识Morningstar的品牌 ,而《华尔街日报》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美国的基金研究和评价机构中,Morningstar名列第一。投资者信任和依赖晨星的数据和资讯,而晨星则为投资者引导了投资机会。
晨星初入中国 ,已经引起广大投资人的关注,晨星的基金数据和研究报告已经成为CCTV 、《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 、《21世纪经济报道》、《投资有道》、《大众理财》、《钱经》等近百家媒体的定期栏目;2004年3月15日,晨星推出中国的基金业绩排名 ,在业内引起轰动;四年来,晨星相继推出2003 、2004、2005、2006年度“晨星中国基金经理颁奖 ”,以独立客观性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 。晨星已逐渐成为中国基金行业内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第一:
晨星成长计划(曾用名“黑马成长计划”)由九鼎投资联合103家上市公司发起 ,以人才股权投资 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含技能培训 、国际交流、创业梦想、学位深造等专项子基金,以帮助优秀青年实现成长 ,不再因缺钱而放弃梦想。晨星成长计划借鉴欧美ICL回报模式, 推动“自立自强,做大未来 ,分享收益”的新锐青年理念 。晨星成长,支点撬起未来。
第二:
晨星梦想基金针对大学生对成长资金的需求,设立了人性化的回报方式,主要优点如下:
(1)额度满足学生需求。晨星对单个学生的资金提供额度在2-30w之间 ,可以满足学生在培训 、深造、游学、创业实践等支出的需求 。
(2)上学期间无需回款。由于上学期间无稳定收入来源,被投资学生上学期间没有任何回款压力。
(3)毕业后回报额度与收入成正比。这意味着毕业后初期,生活压力大的时候仅需支付几百元 ,利于学生的健康生活规划 。
(4)基金收益与学生成长绑定。基金运行方有动机对学生的成长进行长期跟进,提供了各类导师 、实践机会。
晨星梦想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晨星可以给学生投资的额度与学生的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 。这意味着一般的学生能申请到的额度要远低于高潜力学生。
(2)晨星的运营模式较新,倡导的提前预支的理念难以被大众接受。
(3)从晨星申请到的资金一般与毕业后3-8年的个人收入绑定 ,回报周期较长 。
第三:
申请条件
(1)面向全球优秀华人青年。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MBA及毕业两年内的青年。
(2)有强烈成长欲望、有明确成长规划、有过人执行能力 。有明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和未来发展定位,在既往经历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提升意愿,并为之付出切实努力;有短期或中长期的较为明确自我提升计划 ,尤其是在求职、留学 、创业、社会实践等方向。
(3)有说明上述特质的过往经历,有2-3名推荐人证实。在学习、科研 、学生工作、实习实践等的一项或多项有优秀表现,获得了可证实性成绩 。
关于“陈业新人物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柏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pbaixing.cn/baixi/832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柏溪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陈业新人物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柏溪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陈业新人物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陈业新人物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陈业新陈业新(Chen...